內 容: |
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李晉閩 “半導體照明的最關鍵部件是發光二級管(LED)。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啟動后,2005年國內鋁鎵銦磷(AlGaInP)基高亮度紅、橙、黃色芯片年產能達到52億只,氮化鎵(GaN)基藍、綠光高亮度芯片年產能達38億只,全年國產高亮度芯片市場份額占到了30%。”中科院半導體所所長李晉閩告訴記者。而此前,我國GaN基LED芯片只能完全依賴進口。
2003年,“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緊急啟動“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此后兩年多時間里,研究人員從材料到芯片,再到封裝,最后到應用,取得了集群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工程啟動之初,我國小管芯LED發光效率大約只有20至30流明/瓦,到2005年年底項目驗收時,該產品的水平已經達到60流明/瓦左右;而大管芯,也就是功率型LED,2003年時國內幾乎沒有,國際上也很少,但到2005年年底,我們已經做到50流明/瓦。”見記者有些不解,李晉閩解釋說:“目前國際上的產品通常在40流明/瓦左右,我國的功率型LED已經完全達到了國際產品水平。”
他還介紹,攻關項目兩年來共取得專利130多項,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發明專利,另外還有9項國際專利。“這兩年的專利申請量,大約是過去16年申請量總和的40%。”
李晉閩認為,我國是世界第一照明電器大國,但不是強國,而半導體照明則為產業提升帶來了新的機遇。“據統計,2004年照明行業產值超過1400億元,僅占世界市場的17%,照明工業大而不強,主要做中低端光源和燈飾產品,利潤率低,高端產品缺乏國際市場競爭力。”他說,“但半導體照明已廣泛應用于特殊照明領域。除了在景觀、交通信號、背光源、大屏幕顯示、各類運輸工具、軍用等領域廣泛應用外,隨著功率型LED的發展,大尺寸液晶背光源、功率型礦工燈、閱讀臺燈等新產品正在不斷涌現,逐步提升信息顯示、輕工、汽車、醫療等行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專家預測,2010年半導體照明行業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以上。”
他表示,“十五”期間,“863”計劃、科技攻關計劃等國家計劃已在產業鏈各環節相繼進行了部署,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有效集成,可以說,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已經形成了基本完整的產業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