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設計技藝
2005/8/24 15:43:03 電源在線網
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迅猛發展,使人們的公共活動從室內發展到室外,大量的公共活動是在室外進行。審美的需求也使人們不滿足于夜晚的建筑以漆黑的面目出現,開始進行局部的燈光裝飾,如入口、招牌等逐漸發展成對建筑的整體投光。可以說帶動建筑室外燈光發展的是商業領域,是為其商業形象及品牌做廣告宣傳,夜晚的商業街常是人們的最好的去處,而后迅速蔓延到其他領域如金融、行政、文化領域,甚至發展成純藝術形式,使得城市內的各種類型的建筑在夜晚不再保持沉默,而是變成推出自己“新形象”的重要機會。室外燈光環境的發展,使人們具有了更廣闊的活動空間,更舒適的室外環境,更時新的審美體驗。
城市的夜環境和景妯形象是城市風貌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塑造城市在不同時間的形象,尤其是城市夜間光環境的創造。對于一些至關重要的建筑物和城市公共空間,不但強調白晝時要形象出色,而且還想方設法營造優美的夜幕空間,有的甚至將自己城市的夜間景觀作為特殊的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并且多層次展示其夜間光形象,體現出強烈的時代感,增加了城市空間的吸引力。城市夜間景觀的改善,不但美化了環境,改善了城市風貌,而且對豐富城市市民夜生活也是非常有益的。
國外的城市光環境設計是多種多樣的。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的夜生活活動豐富,對市發開放的公共場地多,要求夜間的室外環境明亮、多彩、安全。另一方面,由于商業競爭的需要,商家要用光來裝點建筑或門面,通過廣告媒體充分展示形象,達到宣傳自己、吸引和刺激消費者的目的。因此,對于城市建筑物和公共空間的照明就非常重要,無論是政府、社區的還是私人的建筑物,都會設置相應的燈光加以表現。對于比較重要的公共建筑,如紀念性建筑、歷史建筑、文化建筑,主要的政府辦公建筑以及交通建筑等,都會設計龐大照明系統對該建筑進行全面的照射,以表現其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室外環境和景觀的照明也很重視。大到城市廣場、綠地,小到城市雕塑,都會設計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照明,使環境與景觀在夜間顯得更加優美,也使市民夜間活動更加舒適、安全。
國外城市光環境的設計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光環境的整體性強。在各個區域之內光的分布自成體系,不同的區域之間光的聯系非常協調。根據場所的環境特點,營造富于特色的夜間光環境氛圍。
強調被照物的形體與細部。在此較完整地表現建筑的同時,還非常細致地刻畫局部,如入口、檐部及裝飾等,層次表現得相當豐富。
針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照射方式。結合建筑的體量、材料、用途,對于光源位置、光照角度、強度、光源及燈具等方面進行適宜的選擇。
國外城市光環境設計的成功有賴于城市管理者對環境意識、社會實際需求、市民需要的重視以及專門的環境設計師、照明工程師同建筑師的密切配合。他們的經驗,對于城市建設和城市環境的設計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國內也很重視城市夜間光環境。首都北京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就開始改造天安門廣場地區、東西長安街、東長安街王府井商貿區和西單商業區等重點地段和區域的夜間照明系統。在天安門廣場范圍內,對各主要的大型公共建筑都配以先進的泛光照明設備,其夜間光形象豐富多彩、層次清晰、特色鮮明。廣場的照明和諧協調、主次分明,很好地烘托了其作為首都政治、文化、藝術中民區域的莊重、親切、優雅和格調。對于廣場周邊的綠化和植物的照明,則具有魏好的裝飾性效果,形象統一、重點突出。通過裝點,長安街形成了“十里長街、繁花似錦”的壯觀景色,并已成為北京市民及外地游客最喜愛的游覽地。
上海市是發展起來的現代化大城市 。城市的國際化水平很高,城市藝術形象以西方建筑形式為主體。在上海的城市建設中,針對重點地區和不同的街道實施了相應的夜間光環境塑造,并取得非凡的成就。例如外灘一帶,較早地采用了先進的室外泛光照明手法,對外灘一線各個重要的典型近代建筑物進行光形象的再創造,對建筑的體量、造型以及立面的各個細部的表現效果非常強烈。沿街景觀連續而頗具近代城市特色,成為上海的重要標志之一。另一突出的例子是上海市電視臺發射塔——東方明珠的光環境形象。東方明珠電視塔設計、建造于20世紀90年代,進行了整體光環境景觀的設計,把表現重點放在其高聳的鋼結構塔身和位于中部的球體。尤其是“發光的”塔體與黃浦江水面的相互映襯,使得場面十分壯觀。此外,在不少新建的城市綠化廣場、立交橋、街道、公眾活動場地,也使該地區的文化氛圍有所提升。
哈爾濱、大連、南京、廈門、深圳、珠海等城市也相繼開展夜間光環境設計和建設,在城市綠化廣場、商業文化街和旅游景觀等區域建成了一些品位高、質量好、與城市形象相適應的光環境場所。同時,也對一些重要而典型的公共建筑作了一定的處理,盡力展示其夜間光形象,使之具有更強的時代感,增加了城市空間的吸引力,改善了局部的城市風貌。
燈光環境對視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亮度和色彩兩面個方面。燈光環境照明的照度要求不同,人的視覺感受不同,即見到的色表也不同。裝飾照明的光的色彩、波長不同,人的視覺效果也不同,其色性也不同。亮度感覺后面章節將作具體介紹,下面主要介紹顏色感覺和色彩使用效果。
色彩通過視覺器官為人們感知后,可以產生多種作用和效果,運用這些作用和效果,有助于裝飾照明設計的科學化。色彩的使用效果主要體現在色彩的物理效果、色彩的心理效果、色彩的生理效果、色彩的標志作用及色彩的吸熱能力和反射率等方面。
(1) 色彩的物理效果
具有顏色的物體總是處于一定的環境空間中。物體的顏色與環境的顏色相混雜,可能相互協調或排斥、混合或反射,結果便影響人們的視覺效果,使物體的大小、形狀等在主觀感覺中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變化,這種主觀感覺變化,可以用物理單體來表示,即溫度感、重量感和距離感等,稱之為色彩的物理效果。
(2) 色彩的心理效果
色彩的心理效果主要體現在悅目性、情感性等方面。
悅目性就是它可以給人以美感;情感性說明它能影響人的情緒,引起聯想,乃至具有象征的作用。不同顏色會引起人的情緒的不同反應。
紅——熱情、愛情、活力、積極;
橙——爽朗、精神、無憂、興奮;
黃——快活、開朗、光明、智慧;
綠——和平、安寧、健全、新鮮;
藍——冷靜、誠實、廣泛、和諧;
紫——神秘、高興、幽雅、浪漫。
不同年齡、性別、民族、職業、文化的人,對于色彩的好惡是不同的;在不同時期內人們喜歡的色彩,其基本傾向也不相同,所謂流行色,即表明當時色彩流行的總趨勢。
不同年齡、性別、文化素養、社會經歷的人,對色彩引起的聯想也不相同;白色會使小男孩聯想到白雪和白紙,而小女孩則容易聯想到白雪和小白兔。
(3) 色彩的生理效果
色彩的生理效果首先在于對視覺本身的影響。也就是由于顏色的刺激而引起視覺變化的適應性問題。色適應的原理經常運用到色彩設計中,一般的做法是把器物的色彩的補色作為背景色,以消除視覺干擾,減少視覺疲勞,使視覺器官從背景中得到平衡和休息。正確地運用色彩將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城市的夜環境和景妯形象是城市風貌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塑造城市在不同時間的形象,尤其是城市夜間光環境的創造。對于一些至關重要的建筑物和城市公共空間,不但強調白晝時要形象出色,而且還想方設法營造優美的夜幕空間,有的甚至將自己城市的夜間景觀作為特殊的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并且多層次展示其夜間光形象,體現出強烈的時代感,增加了城市空間的吸引力。城市夜間景觀的改善,不但美化了環境,改善了城市風貌,而且對豐富城市市民夜生活也是非常有益的。
國外的城市光環境設計是多種多樣的。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的夜生活活動豐富,對市發開放的公共場地多,要求夜間的室外環境明亮、多彩、安全。另一方面,由于商業競爭的需要,商家要用光來裝點建筑或門面,通過廣告媒體充分展示形象,達到宣傳自己、吸引和刺激消費者的目的。因此,對于城市建筑物和公共空間的照明就非常重要,無論是政府、社區的還是私人的建筑物,都會設置相應的燈光加以表現。對于比較重要的公共建筑,如紀念性建筑、歷史建筑、文化建筑,主要的政府辦公建筑以及交通建筑等,都會設計龐大照明系統對該建筑進行全面的照射,以表現其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室外環境和景觀的照明也很重視。大到城市廣場、綠地,小到城市雕塑,都會設計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照明,使環境與景觀在夜間顯得更加優美,也使市民夜間活動更加舒適、安全。
國外城市光環境的設計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光環境的整體性強。在各個區域之內光的分布自成體系,不同的區域之間光的聯系非常協調。根據場所的環境特點,營造富于特色的夜間光環境氛圍。
強調被照物的形體與細部。在此較完整地表現建筑的同時,還非常細致地刻畫局部,如入口、檐部及裝飾等,層次表現得相當豐富。
針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照射方式。結合建筑的體量、材料、用途,對于光源位置、光照角度、強度、光源及燈具等方面進行適宜的選擇。
國外城市光環境設計的成功有賴于城市管理者對環境意識、社會實際需求、市民需要的重視以及專門的環境設計師、照明工程師同建筑師的密切配合。他們的經驗,對于城市建設和城市環境的設計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國內也很重視城市夜間光環境。首都北京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就開始改造天安門廣場地區、東西長安街、東長安街王府井商貿區和西單商業區等重點地段和區域的夜間照明系統。在天安門廣場范圍內,對各主要的大型公共建筑都配以先進的泛光照明設備,其夜間光形象豐富多彩、層次清晰、特色鮮明。廣場的照明和諧協調、主次分明,很好地烘托了其作為首都政治、文化、藝術中民區域的莊重、親切、優雅和格調。對于廣場周邊的綠化和植物的照明,則具有魏好的裝飾性效果,形象統一、重點突出。通過裝點,長安街形成了“十里長街、繁花似錦”的壯觀景色,并已成為北京市民及外地游客最喜愛的游覽地。
上海市是發展起來的現代化大城市 。城市的國際化水平很高,城市藝術形象以西方建筑形式為主體。在上海的城市建設中,針對重點地區和不同的街道實施了相應的夜間光環境塑造,并取得非凡的成就。例如外灘一帶,較早地采用了先進的室外泛光照明手法,對外灘一線各個重要的典型近代建筑物進行光形象的再創造,對建筑的體量、造型以及立面的各個細部的表現效果非常強烈。沿街景觀連續而頗具近代城市特色,成為上海的重要標志之一。另一突出的例子是上海市電視臺發射塔——東方明珠的光環境形象。東方明珠電視塔設計、建造于20世紀90年代,進行了整體光環境景觀的設計,把表現重點放在其高聳的鋼結構塔身和位于中部的球體。尤其是“發光的”塔體與黃浦江水面的相互映襯,使得場面十分壯觀。此外,在不少新建的城市綠化廣場、立交橋、街道、公眾活動場地,也使該地區的文化氛圍有所提升。
哈爾濱、大連、南京、廈門、深圳、珠海等城市也相繼開展夜間光環境設計和建設,在城市綠化廣場、商業文化街和旅游景觀等區域建成了一些品位高、質量好、與城市形象相適應的光環境場所。同時,也對一些重要而典型的公共建筑作了一定的處理,盡力展示其夜間光形象,使之具有更強的時代感,增加了城市空間的吸引力,改善了局部的城市風貌。
燈光環境對視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亮度和色彩兩面個方面。燈光環境照明的照度要求不同,人的視覺感受不同,即見到的色表也不同。裝飾照明的光的色彩、波長不同,人的視覺效果也不同,其色性也不同。亮度感覺后面章節將作具體介紹,下面主要介紹顏色感覺和色彩使用效果。
色彩通過視覺器官為人們感知后,可以產生多種作用和效果,運用這些作用和效果,有助于裝飾照明設計的科學化。色彩的使用效果主要體現在色彩的物理效果、色彩的心理效果、色彩的生理效果、色彩的標志作用及色彩的吸熱能力和反射率等方面。
(1) 色彩的物理效果
具有顏色的物體總是處于一定的環境空間中。物體的顏色與環境的顏色相混雜,可能相互協調或排斥、混合或反射,結果便影響人們的視覺效果,使物體的大小、形狀等在主觀感覺中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變化,這種主觀感覺變化,可以用物理單體來表示,即溫度感、重量感和距離感等,稱之為色彩的物理效果。
(2) 色彩的心理效果
色彩的心理效果主要體現在悅目性、情感性等方面。
悅目性就是它可以給人以美感;情感性說明它能影響人的情緒,引起聯想,乃至具有象征的作用。不同顏色會引起人的情緒的不同反應。
紅——熱情、愛情、活力、積極;
橙——爽朗、精神、無憂、興奮;
黃——快活、開朗、光明、智慧;
綠——和平、安寧、健全、新鮮;
藍——冷靜、誠實、廣泛、和諧;
紫——神秘、高興、幽雅、浪漫。
不同年齡、性別、民族、職業、文化的人,對于色彩的好惡是不同的;在不同時期內人們喜歡的色彩,其基本傾向也不相同,所謂流行色,即表明當時色彩流行的總趨勢。
不同年齡、性別、文化素養、社會經歷的人,對色彩引起的聯想也不相同;白色會使小男孩聯想到白雪和白紙,而小女孩則容易聯想到白雪和小白兔。
(3) 色彩的生理效果
色彩的生理效果首先在于對視覺本身的影響。也就是由于顏色的刺激而引起視覺變化的適應性問題。色適應的原理經常運用到色彩設計中,一般的做法是把器物的色彩的補色作為背景色,以消除視覺干擾,減少視覺疲勞,使視覺器官從背景中得到平衡和休息。正確地運用色彩將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聲明:本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未經電源在線網證實,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