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所研究員王孔嘉和南開大學教授耿新華任首席科學家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能源領域項目“低價、長壽新型光伏電池的基礎研究”在11月份科技部組織的項目驗收中被評為優秀項目,首席科學家也獲得好評。
該項目重點研究與發展了燃料敏化納米薄膜電池和硅基薄膜光伏電池,攻克了染料敏化納米薄膜太陽能電池在耐腐蝕密封、電極材料和制作技術上的難題,成功完成大面積染料敏化納米薄膜太陽能電池板的制作。在一個太陽的光強下,小面積(0.22平方厘米)染料敏化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到8.95%,300平方厘米面積電池的轉換效率達到5.9%,并組成45厘米×80厘米的實用化電池組件,建立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500瓦示范電站,為該類電池走向實用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400平方厘米面積的非晶硅/非晶硅雙結構集成電池的最高穩定效率達到8.1%,效率的平均衰退率為11%,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100平方厘米面積的集成型非晶硅/微晶硅太陽電池的轉換效率達到9.7%。
據悉,該項目共八個課題,自2000年起共歷時五年,主要由等離子體所和南開大學承擔,此外還有中科院半導體所等四個單位參與。
該項目重點研究與發展了燃料敏化納米薄膜電池和硅基薄膜光伏電池,攻克了染料敏化納米薄膜太陽能電池在耐腐蝕密封、電極材料和制作技術上的難題,成功完成大面積染料敏化納米薄膜太陽能電池板的制作。在一個太陽的光強下,小面積(0.22平方厘米)染料敏化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到8.95%,300平方厘米面積電池的轉換效率達到5.9%,并組成45厘米×80厘米的實用化電池組件,建立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500瓦示范電站,為該類電池走向實用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400平方厘米面積的非晶硅/非晶硅雙結構集成電池的最高穩定效率達到8.1%,效率的平均衰退率為11%,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100平方厘米面積的集成型非晶硅/微晶硅太陽電池的轉換效率達到9.7%。
據悉,該項目共八個課題,自2000年起共歷時五年,主要由等離子體所和南開大學承擔,此外還有中科院半導體所等四個單位參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所
來源: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所
本文鏈接:低價、長壽新型光伏電池研究項目獲科技部
http:m.mangadaku.com/news/2005-12/20051219101447.html
http:m.mangadaku.com/news/2005-12/200512191014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