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攻關,一朝突破。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農產品黃曲霉毒素親和微球速測技術及速測儀”日前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問世。
專家們對這項研究成果的觀摩鑒定顯示,在操作人員啟動這個輕便、靈巧的新型速測儀后,分別對3種不同的農產品樣品進行現場測定,每個樣品所測時間僅為16分鐘,且檢測結果能同機顯示,并且直接讀數,刷新了國際上最快1個小時的檢測紀錄,而且檢測靈敏度強、準確度高,達到0.1цg/kg(百億分之三)。參加鑒定會的專家認為,這項研究成果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并且優于國內外同類檢測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黃曲霉毒素是迄今發現污染農產品毒素最強的一類生物毒素,也是強致癌物。由于黃曲霉毒素可以發生在農作物生長、收獲、晾干、加工和貯藏的任何環節,因此極易污染花生、玉米、大米、大豆、食用植物油、餅粕及飼料等農產品,并由此直接進入食物鏈,造成淀粉類食品、動物性食品與肉、蛋、奶等的連鎖污染。目前,甚至在油料種子、干果、調味品、發酵產品、中藥材、 酒等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產品中發現了黃曲霉毒素。
專家們認為,這項成果對保證我國大宗農產品及食用油消費安全,促進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出口創匯,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實施,提供了關鍵性技術支撐。目前,研究成果已向國家專利局申請兩項發明專利保護,國外已有廠商及研究開發機構提出了合作意愿。
專家們對這項研究成果的觀摩鑒定顯示,在操作人員啟動這個輕便、靈巧的新型速測儀后,分別對3種不同的農產品樣品進行現場測定,每個樣品所測時間僅為16分鐘,且檢測結果能同機顯示,并且直接讀數,刷新了國際上最快1個小時的檢測紀錄,而且檢測靈敏度強、準確度高,達到0.1цg/kg(百億分之三)。參加鑒定會的專家認為,這項研究成果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并且優于國內外同類檢測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黃曲霉毒素是迄今發現污染農產品毒素最強的一類生物毒素,也是強致癌物。由于黃曲霉毒素可以發生在農作物生長、收獲、晾干、加工和貯藏的任何環節,因此極易污染花生、玉米、大米、大豆、食用植物油、餅粕及飼料等農產品,并由此直接進入食物鏈,造成淀粉類食品、動物性食品與肉、蛋、奶等的連鎖污染。目前,甚至在油料種子、干果、調味品、發酵產品、中藥材、 酒等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產品中發現了黃曲霉毒素。
專家們認為,這項成果對保證我國大宗農產品及食用油消費安全,促進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出口創匯,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實施,提供了關鍵性技術支撐。目前,研究成果已向國家專利局申請兩項發明專利保護,國外已有廠商及研究開發機構提出了合作意愿。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我國自主研制的黃曲霉毒素速測儀問世
http:m.mangadaku.com/news/2005-7/20057891157.html
http:m.mangadaku.com/news/2005-7/200578911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