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通信電源市場主要受益于四大要點的發展:TD-SCDMA試商用、2G擴容、服務外包、海外規模突破。由于通訊設備行業有一定季節性,一般1、3季度為淡季,而2、4季度為旺季,因此通信電源也具有季度性波動的特點。整體來看,預計2007年通信電源銷售量達到29.6萬臺,銷售額達到40.4億元。同比2006年,銷售額增長8.9%,銷量增長了10.3%。
圖1 2007年1-4季度通信電源市場分析
在中國通信電源市場上,2007年仍然是以-48V產品為主流,+24V產品緊隨其后,主要原因為現在電信設備主要采用-48V產品,+24V產品主要為維修及固網用戶少量設備在使用,綜合造成了+24V產品增量較小。從發展勢頭看,更安全、更節能的產品市場前景更值得期待。
圖2 2007年中國通信電源市場占有比率(按轉換方式)
從區域市場結構來看,華東市場已經成為中國通信電源銷售的重心所在。華東、華北、華南三大區域顯著高于其他區域,成為中國市場的消費引擎。東北、華中、西北、西南四地雖然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增長速度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一現象與各地經濟水平、IT普及程度、用戶認知、消費能力等因素高度正相關,預計短期內差異現象仍將維持。
圖3 2007年中國通信電源市場區域結構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2007,12
2008年的中國通信電源市場,可以預測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1、電信網絡向全IP化、寬帶化和移動化方向發展,決定了通信電源的快速發展。
從電信網絡的技術變化和用戶需求的變化趨勢來看,電信網絡的技術演進趨勢將會向全IP化、寬帶化、移動化的方向發展。電信網絡的IP化是電信行業公認的技術變化趨勢,全IP化正成為電信網絡的發展方向,目前設備商與運營商正在積極推動電信網絡的全IP化的進程。同時為順應用戶對高帶寬業務需求的增長,寬帶化尤其是接入網的寬帶化正成為電信運營商的投資重點,無論是固網技術還是移動技術,向下一代網絡進軍的標致就是更高的帶寬和更強的業務支撐能力。同時為了滿足用戶隨時隨地的業務體驗,網絡功能移動化、移動與固網的融合也是必然的發展方向。從電信行業的技術變化趨勢來看,移動設備和數據通信設備、IMS系統將會成為未來通信設備的增長重點,在IP網絡設備和移動設備的產業化中已經有良好卡位的公司將會從電信網絡演變過程中獲得機會。
2、電信運營商全業務發展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國內運營商也必然向這個方向發展,將會帶動通信電源市場的快速增長。
從發達國家電信運營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全業務運營是電信行業發展的方向,全業務運營既有電信行業技術變化驅動的因素,也有電信行業管制政策變化的驅動因素。國內電信行業的發展將會順應這種發展趨勢,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運營商未來將都會獲得全業務的運營牌照。而目前國內運營商除中國聯通擁有全業務的運營牌照外,其它運營商都沒有全業務運營牌照。而全業務的運營,就需要全業務的網絡支撐,電信和網通未來將會加大移動網絡的投資力度,而中移動將會加大寬帶接入網的投資力度。因此通信電源等設備將在未來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3、電信業轉型與三網融合。
全球固網市場近幾年都處于停滯不前的局面,固網運營商必須面對來自移動運營商、VoIP、Cable TV、即時通信業務等的替代性競爭的壓力,為了應對這種挑戰,國內以中國電信為首的固網運營商相繼提出了轉型目標,目前轉型收入已超過20%。電信運營商的轉型的戰略目標是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變。運營商針對轉型戰略的提出了網絡轉型、業務轉型和組織轉型等的具體實施內容。在轉型過程中網絡轉型是基礎,網絡轉型以達到業務轉型的需要。網絡轉型的方向是實現以IP為基礎的寬帶化、移動化的融合網絡。中國電信采用網絡融合的漸變策略,基礎網絡實施“光進銅退”的IP寬帶策略。電信轉型的一個目標是實現三網融合,包括業務融合和網絡融合等,目前大部分發達國家已經率先實現了三網融合的業務,IPTV業務是三網融合的典型業務,國內因受行業管理體制的影響,三網融合業務的發展目前障礙較大,但我們預計在《電信法》出臺后,三網融合的業務將會得到法律上的承認,《電信法》出臺后預計三網融合業務將會進入快速增長期。通信電源也會受此影響而蓬勃發展。
對于未來5年的中國通信電源市場,賽迪顧問持以積極的樂觀態度。受益于國民經濟步入新一輪上升期和上游供給能力的逐漸改觀,中國通信電源市場的外部環境將進一步向有利的方向發展。賽迪顧問預計到2012年,通信電源市場將達到40萬臺,銷售額達到50億元。在重要技術環節,預計也將相繼取得重要進展,從而有力地推動中國通信電源市場的發展。
編輯:coco
http:m.mangadaku.com/news/2008-1/200817179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