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內還沉浸在TD測試、TD終端采購、秦皇島TD網建設等當前國產3G的焦點問題時,一場面向后3G時代技術的搶灘行動已經在國內外運營商、通信設備商中間悄然升級,這項LongTermEvolution(以下簡稱LTE)技術也被通俗地稱為3.9G,具有100Mbps的數據下載能力,被視作從3G向4G演進的主流技術。
運營商支持LTE
目前,業界公認的移動無線技術的演進路徑主要有3條:其一為WCDMA和TD-SCDMA,均從HSPA演進至HSPA+,進而到LTE;其二為CDMA2000沿著1xEV-DORev.0、1xEV-DORev.A、1xEV-DORev.B,最終到UMB;其三為實現802.16m的WiMAX路線。而這三種演進路徑下,首先出現拐點的是去年全球最大移動運營商英國沃達豐和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Wireless對外宣稱其下一代網絡將采取相同的移動通信技術LTE,從而打響了通信制造商展開LTE技術賽跑的發令槍。
中國移動在巴塞羅那的移動世界大會表示,將攜手英國沃達豐、美國VerizonWireless加入LTE長期演進技術的測試。中國移動明確支持LTE技術的測試,將大力推動LTE技術的發展。
三家運營商的測試主要集中于LTEFDD和TD-LTE,后者也是中國TD標準向后3G的演進。
此前,英國沃達豐、日本NTTDoCoMo、美國AT&T和Verizon等世界最主要電信運營商已經決定采用LTE技術,這也使得LTE技術在全球影響力大增。
國內外設備商發力
2008年,將會有更多的移動運營商選擇LTE,這無疑是LTE迎接規模商用的重要“催化劑”。運營商的支持是LTE技術能夠修成正果的決定因素,代表了產業鏈上游對LTE技術的聲音,從而使得國內外設備商加緊了對該技術的研發,以保持在后3G時代的領先地位。
首先,國外設備商率先“搶跑”。2007年10月,愛立信在北京國際通信設備展上就做了LTE公開演示,下行速率達144Mbps,上行速率達到了24Mbps。今年1月30日,愛立信再次宣布其首次在同一基站平臺上成功演示了頻分雙工烣DD牶褪狽炙工烼DD犇J降腖TE技術。
2007年12月,諾基亞西門子宣布完成了在城市環境中的LTE多用戶野外試驗,下行速率達到173Mbps,證明了未來的LTE網絡能夠在現有的基站上運行,運營商無需架設新的天線。
北電則計劃于2008年推出LTE相關產品,以滿足在2010年前后大規模商業部署LTE網絡的需要。NEC也預計LTE有關服務將于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推出。
其次,國內設備商緊接“沖刺”。目前,普天已經完成了LTETDD的關鍵技術預研,并開始進行樣機的研發工作。今后普天將積極參與LTE+等后續技術的標準工作。華為將于2009年在全球開始部署LTE商用網絡。大唐目前也已經對TD-LTE的系統實現解決方案和關鍵技術進行了大量的測試和驗證,并且在2007年底完成了滿足TD-LTE主要技術指標的解決方案測試。
再次,率先“撞線”或在2009年揭曉。2007年11月,GSM協會通過投票表決,支持LTE作為繼HSPA之后的移動寬帶演進路線,同時宣布全球有超過700家GSM移動運營商會首選這一標準。究竟運營商將率先采用誰的設備,或許是愛立信,或許是華為,或許在2009年就將見分曉。
TD-LTE的國際合作
信產部科技司司長聞庫在“2008中國通信技術年會”上表示,TD已建立了芯片、終端、基站、核心網、軟件、儀表等完整的產業生態鏈。同時,TD的后續演進方案TD-LTE也已敲定。
聞庫在會上再次強調了自主創新,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他表示,各種通信技術的融合,帶來了技術與業務的機遇,而營造完善地產業鏈,是創新的前提條件之一。通信發展,需要建立有效地、完善地產業鏈和新的盈利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我國大唐電信和愛立信成立LTE聯合研究中心,促使TD-LTE的發展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業內人士認為,通信業的國際合作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國際合作背景下也要注意幾點:首先要注意本國產業鏈的培養,強化技術消化與吸收能力,注重本國知識產權培養;同時,要注重“從市場化技術”向“市場化市場”過渡。
在業務和應用層面應積極培育本國核心技術,結合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背景,聯合產業鏈相關環節和機構,不失時機地實現產業標準化。
編輯:coco
來源:通信信息報
http:m.mangadaku.com/news/2008-2/2008223100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