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慕尼黑上海電子展(electronica & ProductronicaChina)和慕尼黑上海激光、光電展(LASER. World of Photonics China)將于3月18-20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再度攜手盛大召開。作為2008上海國際信息化博覽會的成員展,此次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和慕尼黑上海激光、光電展的各自展出面積雙雙創出新高,加上首度來華登場的“德國激光與光電特別展”,此次大會將為業界帶來前所未有的電子、激光盛宴。
2008上海國際信息化博覽會成員展,品牌展示平臺,明星企業匯聚
慕尼黑上海電子展經過7年的培育和成長,已經成為中國電子行業內領先的品牌展覽會。本屆展會,將迎來19個國家和地區的380家展商齊集展示電子元器件、組件、電子生產設備等領域的最新產品及研發成果,展示面積達到23000平米,比2007年激增30%。業界赫赫有名的泰科電子、英飛凌、安華高科技、富士電機、賽米控、三菱電機、愛普科斯、歐姆龍、菲尼克斯、信利電子等均大面積亮相現場;電子生產設備行業翹楚如JAM、Komax、小寺、奧陸彌透、新盟和、索鈮格等也都不甘落后,早早搶占絕佳展位;另外還有松下電工、吉電、宏微、重慶精信、天通、鉅綸機械等將首次在慕尼黑上海電子展上與觀眾見面,再加上來自德國、英國、臺灣的大型展團,如此超豪華的展商陣容再次證明了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在中國電子行業的領軍地位。
與此同時,在慕尼黑上海激光、光電展上將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206家展商向觀眾呈獻整個激光、光電產業鏈。觀眾們將會看到匯聚一堂的知名企業,如德國的通快集團、德商羅芬,肖特集團;美國的相干、理波、恩耐;英國的 GSI ;全球領先的光電半導體制造商 OSRAM ,激光打標與機械打標的高科技公司鐳射沃和 Telesis ;作為民族激光企業代表的大族激光、楚天激光、華工激光、華北光電、大陸激光也都悉數參加;還有眾多新展商的積極加盟,包括韓國伊歐、歐瑞康、IPG、海洋光學等。慕尼黑激光、光電展的規模也由此創下歷史新高,相比上屆面積翻番,達到 11,500平方米。三天的展會將向到場觀眾展示最新的激光加工及激光器技術,無論是在切焊、打標等廣泛應用的工業領域,還是在科研領域,慕尼黑上海激光、光電展都將展出最先進的激光技術。
“德國激光與光電特別展”,領略德國尖端科技
由德國聯邦經濟與技術部、德國展覽業協會和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共同帶來的“德國激光與光電特別展”作為2008慕尼黑上海激光、光電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首次登陸上海,以近年來德國激光、光電企業在中國最大規模的集中亮相,全面展示其在光電子技術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創新力。整個展區座落于E6館的醒目位置,參展企業包括SCHOTT、PI、SCANLAB、OWIS、IPG、LINOS、OSRAM、JENOPTIK等60 家。德國光學工業界德高望重的SCHOTT公司的Johannes Hain 博士擔任此次特別展的展商主席。
該特別展及相關研討會將專注在材料加工,照明和生命科學這三大主題。觀眾們將會親身領略到肖特公司帶來的不會隨著物質物理特性改變大小的 Zerodur block,高精確的能夠多任務處理的ficonTEC AL1000生產線等眾多令人大開眼界的產品和技術。繽紛炫目的激光秀是該特別展的另一亮點,每小時一次的演出定會讓您流連忘返。
豐富的研討會項目,探索行業發展前景
展會期間,除了豐富的產品展示外,同期舉辦的六場會議則是業界暢所欲言、互通有無的絕佳場所。慕尼黑上海電子展期間, “汽車電子趨勢與未來需求國際研討會”,“第五屆移動通信IC設計應用高級技術研討會”,“第三屆國際連接器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PCIM China 電子功率器件、智能傳送、電源質量國際研討會”將輪番登臺,成為世界各國頂尖專家交換創新理念交流研究成果的理想平臺。
而在慕尼黑上海激光、光電展期間,兩場圍繞激光技術的研討會也將同期舉行,分別是“第三屆國際應用激光技術中國研討會 ( LPC 2008 )”以及“光學前沿- 2008 ’激光技術論壇”,將分別集中討論激光加工技術、光學元件以及激光技術目前的發展與未來的趨勢,以及關于當前激光器技術的前沿進展與面臨的挑戰并由國內外知名激光器公司的資深研發專家展示最先進的激光器件。此外,INTEC中德企業洽談會則為兩國公司建立商務聯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機。
2008上海國際信息化博覽會:創建更大展示平臺
由上海市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08上海國際信息化博覽會力邀上海電子、激光行業最重要的四大展覽會 - 慕尼黑上海電子展、慕尼黑上海激光、光電展、SEMICON China和CPCA Show齊聚加盟,占據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近11個展館,展出面積將達到空前的12萬平方米,為各參展商與專業觀眾搭建一個更大的交流互動平臺,同時也將成為一個全面展示中國電子產業鏈的大舞臺。
編輯:ronvy
http:m.mangadaku.com/news/2008-3/2008322940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