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電源|穩壓器管理芯片市場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其市場增長開始明顯放緩,增長率近5年來首次跌落到20%之下。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市場,電源管理芯片都受到下游需求減弱的強烈影響。以中國為例,由于整機制造業向中國轉移趨勢減緩在2007年更加明顯,導致多種電子產品產量增長出現飽和趨勢,部分產品產量有所下滑。產量的降低直接造成了芯片需求量的下降,從而影響了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的發展。此外,庫存和芯片價格下降也是影響2007年電源管理芯片市場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總的來看,過去一年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市場應用變化不大,汽車電子領域保持高速增長。從應用領域來看,消費、網絡通信和計算機三大應用領域占據了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近80%的市場份額。2007年市場最大的亮點在于各種汽車電子整機產量快速增長帶動汽車電子類電源管理芯片市場取得了超過40%的高增長率,然而用于汽車電子領域的電源管理芯片所占的份額較小,其高速增長無法帶動電源管理芯片整體市場增長。計算機領域是2007年增長速度最慢的領域,整機產量下降是直接原因——雖然筆記本電腦依然保持了高增長率,但是其它產品增長率都有較大程度的放緩,甚至Modem、CRT顯示器和各種打印機等產品產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中低端產品競爭激烈,產品利潤空間壓縮。隨著電源管理芯片技術門檻降低,越來越多IC設計公司開始涉足該領域,尤其是中國臺灣地區和內地的廠商,近年來發展快速,其產品主要是LDO、DC-DC、PWM控制器和LED驅動等。在這些產品領域,由于新進入廠商的影響,產品價格持續下降,雖然在中高端產品方面國際領先廠商仍然有明顯的技術優勢,但是中低端領域,新進入廠商已經對這些國際大廠造成影響。從產品結構來看,2007年LDO依然是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上份額最大的產品,但LDO產品由于參與競爭廠商較多,價格持續下降,因此發展速度明顯放緩;LED驅動器等產品雖然也受到價格下降的影響,但是應用需求相對較強,市場增速比較穩定;此外,由于手機等便攜產品的大量需求,PMU和電池管理芯片成為2007年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上增長最快的兩個產品。
市場競爭格局保持不變,品牌集中度進一步下降。目前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的品牌構成仍是國外廠商處于領先地位,市場排名前十的企業無一例外全部為外資企業。由于外資企業具有較大的技術和市場優勢,這樣的格局未來還將繼續保持。然而近幾年,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的品牌集中度在緩慢下降,2007年市場上排名前十位廠商所占的市場份額同比進一步下降,前十名所占的市場份額不足50%,說明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而且隨著中國臺灣和大陸本土廠商在電源管理領域的進一步開拓,對國際大廠形成一定沖擊,未來這種趨勢還將繼續。此外,一些運營成本相對較高的國際廠商有可能會放棄一些利潤空間較低的產品,因此未來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的競爭隨著新進入者的發展將會變得更加激烈,品牌集中度下降的趨勢未來幾年還將延續。
市場有望在2008年回暖,但未來走勢將逐漸趨緩。隨著整機產品產量增長率逐漸下降以及全球電子制造業向中國轉移的減緩,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增速已經連續3年下降。這種局面有望在2008年得到改變。從庫存來看,2008年初的芯片庫存情況與2007年初相比有所好轉,將有助于市場的發展;奧運的召開、數字電視和3G等應用的推廣將對市場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2007年,電源管理芯片產品價格下降幅度較大,2008年在需求穩定的基礎上,價格也有望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因此,2008年有望成為近四年內市場增長率首次比上一個年度有所增加的年份。
然而無論整機還是電源管理芯片,中國的市場基數都已經處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市場增長可能出現飽和的趨勢,因此2008年后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的發展速度仍會逐漸減緩,而且隨著中國市場占全球市場比重的增長,二者的增長趨勢將基本保持一致,雖然中國市場的增長率在未來幾年仍然會高于全球市場的增長率,但二者之間的差距將逐漸縮小。賽迪顧問預測,未來5年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復合增長率為16.7%,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發展將逐漸趨緩。
編輯:coco
來源:國際電子商情
http:m.mangadaku.com/news/2008-5/200854106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