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發展是有理論依據的
[問]: 中國移動以上網本來做為3G大幕開局的重要角色,您怎么看待這個切入點?電信企業與電腦企業走到了一起,是否會加速三網融會的步伐?
[曾劍秋]:在今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首次提到三網融合,雖然過去我們提到過三網融合的概念,但今年的“兩會”,我認為非常不一樣。中國在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實現和推進三網融合。我先說說我個人的觀點,最早的三網是指計算機網、電信網和廣電網,后來變成了通信網、互聯網和廣電網。我個人認為未來會朝另外一個三網融合的方向發展,那就是互聯網、通信網和媒體網。
三網融合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逐步來推進,所以網絡的融合是從一網融合、二網融合、三網融合到四網融合,最后到N網融合這樣一條路。我們國家實際上已經完成了一網融合。電信重組實現了一網融合。過去的通信網,人為地分開為固網和移動網,通過重組,所有的企業都可以做所謂的全業務運營。現在正在進行二網融合,主要是通信網和計算機網的融合,逐步推進三網融合。
在二網融合的過程當中的第三代移動通信,它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去實現所謂的移動互聯網。通過移動互聯網的實現,來逐步完成二網融合,然后走向三網融合。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就涉及到剛才你提到的上網卡的問題。移動互聯網需要和計算機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國移動就選擇了上網卡,實際上從網絡融合的規律來看,是符合它的路徑選擇的,從技術方面來看是可行的。
另外,從全球IT業的發展來看,其實也有這種趨勢。包括微軟、谷歌都向網絡整合的方向發展。比如,谷歌以前主要是做搜索的,這幾年它也在向其它領域拓展。微軟過去主要是做Windows操作系統的,它也在研究IPTV和三網融合方面的東西。
計算機有這樣一個概念,就是SAAS(軟件既服務),這幾年的變化對軟件業或者是計算機業的企業來說,都在走這條道路。也就是面說計算機公司不把自己叫做計算機或者是做軟件的,他說自己是服務公司。軟件業或者是計算機業逐步的向通信業融合和發展的時候,對于通信業來說,它也要朝著軟件業等方面走,把它融合在一起。
在最早的時候,大約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當時有一位科學家叫山能,這個人當時在1947年的時候寫過一篇文章,他把通信業和傳媒業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通信會具有傳媒的屬性,當然傳媒也有通信的屬性。所以,未來的三網融合發展是有理論依據的。不管是從理論上講,還是從目前的實際發展狀況來講,都是符合這樣的規律發展的。
運營商的競爭“誰笑到最后,誰笑的最好”
[問]:剛才我們談了很多有關中國移動的事情,我想問問曾教授,你怎么看待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表現,中國電信的快和中國聯通的慢這背后有什么更深遠的做含義呢?
[曾劍秋]:你說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慢與快應該是針對第三代移動通信來說的。今年一月份,我們國家發布了三張3G牌照,中國電信拿到了CDMA2000牌照,中國聯通拿到了WCDMA牌照,中國移動拿到了TD牌照。
在三張牌照發放之前,有一個背景,就是在2008年5月份的時候,中國的通信業進行了一次重組,六家電信企業變成了三家,中國移動與鐵通合在了一起,中國電信買了聯通的C網,同時還有中國衛通的一部分,特別是數字集群的業務給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網通合并在了一起。
在重組完成了以后,隨著今年3G牌照的發放,開始表現出快慢來了。中國聯通和中國網通從去年五月份開始重組,雖然也快一年了,但是重組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認為中國聯通的慢,可能與它和中國網通的重組任務比較艱巨是有關系的。
中國電信相對于中國聯通快一點,為什么?因為它本身沒有大的變化,它把C網拿了過去。聯通原來C網是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建設,大概花了1200億,如果重新建一張網的話,花1200億是不可能建成。所以,應該說中國電信拿到了一張比較完整的網絡。由于中國電信本身人才濟濟,在這方面研究了很長時間,有自己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發展戰略目標。所以他拿到以后做得比較快一些。
相對來說,如果是我個人的觀點,中國3G的發展,無論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還是中國聯通,還真的分不出快和慢出現。為什么呢?中國有一句古話,誰笑到最后,誰笑的最好。究竟哪家發展得比較好,要看它的結果。
運營TD-SCDMA非常有意義
[問]:我們知道很多專家提過TD和WCDMA未來引進和走向融合的話題,你怎么看呢?這其中會不會涉及幾個標準之間誰占主導地位的問題,也就是誰融合誰呢?中國的通信設備企業在這種趨勢中受到什么樣的影響?
[曾劍秋]:首先,關于融合的問題可能要從技術演進規律去認識。大概在兩年前,我在博客上寫過一篇文章叫做《3G標準歸一統》。現在,我們是依據國際電聯批準的3G標準來發展的。這應該是十年前的事情,當時是定了三大標準。后來還有一個標準,就是WIMAX,但它不像原來的那三個標準發展得那么好。
所以,目前主要還是以三大標準為主。這三大標準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WCDMA主要在歐洲應用,CDMA2000主要在北美應用,TD—SCDMA是中國提出的標準,它是個新的標準,直到去年才開始試商用。但是在試商用之前,大家不要以為好像TD—SCDMA只有中國在用,實際上不僅僅是中國,包括像韓國也接受了TD—SCDMA。還有其他一些國家,中國也幫助建了TD—SCDMA網。所以TD—SCDMA這個網絡它也是一個國際標準,而且全球都在應用。 這樣的話,在發展過程當中,它會出現一些問題。
從技術方面來說,這幾個標準怎么進行融合呢?從目前來看,其他兩個標準——WCDMA和CDMA2000主要是FDD技術,我們的TD—SCDMA包含著FDD,但是我們又加了TDD。從標準上面來說,中國的標準要先進一些。 當然,從目前來看,WCDMA的成熟度比較高一些,但是這并不表明某一個標準就比另外一個標準要優越。
三個標準實際上都是基于一個基本的東西,那就是CDMA,包括歐洲的標準。很多人不了解歐洲的標準,其實WCDMA的技術還是源于北美或者說是源于美國。美國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有了CDMA技術,主要用在海軍通信方面,后來在八十年代,他們發現GSM導航系統比較好用,所以把CDMA投入到民用領域,在軍隊用了另外的體系。歐洲從北美引進了CDMA的技術,制訂了一個標準。他說我這個標準和北美不一樣,他那個是窄帶CDMA,我這個是寬帶CDMA,所以加了一個W。
我講這個故事以后,你可能就明白了,其實WCDMA它本身的技術也是源于北美的。當然,有的人可能會問,TD—SCDMA到底是什么呢?TD—SCDMA從本質上來說,也是用的CDMA技術。所以我們在談論這三個標準的時候,不要覺得它們是三個東西,其實都是基于同一個種現代通信技術。
剛才我談到,FDD與TDD兩種技術都在發展,這是未來網絡融合中的技術支點。網友可能對這兩個技術不是太清楚,我簡單講一下,頻分雙工(FDD)是什么技術呢?FDD技術特點是在通信過程當中是按照對稱性的方式進行的,比如說有兩條線,一條是進,一條是出,一條是打電話,一條是接電話。大家可以看到,這其實是很占頻率資源的。TDD是時分雙工,主要是在一個線上,在接聽時,時間稍微延誤一點,比如說按百萬分之一秒或者是百分之一秒這個時間進行傳遞。實際上這兩個技術各有利弊。從頻率資源的節約來看, TDD有優勢,正由于這樣的原因,很多國家都重視TDD的發展。
在今年巴塞羅那通信大會上,中國移動實際上和沃達豐等這樣的企業達成了共識,在未來,FDD和TDD很有可能會融合在一起,3G的標準很有可能成為一個統一的標準。當然,這要講到我們中國,中國為什么要做TD—SCDMA呢?可能有一些網友在這方面會有疑問。我們為什么搞三個標準?我們把TDD或者是TD—SCDMA發展起來以后,未來在LTE或者是4G標準方面,就有了自己的話語權。
總結起來來說,中國移動目前承擔建設、運營TD—SCDMA,我覺得其實是非常有意義的。
編輯:nigel
來源:人民網
http:m.mangadaku.com/news/2009-4/2009423947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