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了解到,到今年底,國內多晶硅總產能有望達到3萬噸左右。由于金融危機已經給光伏市場帶來重創,這些產能很可能面臨過剩風險。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解決過剩產能的關鍵途徑是國內市場的啟動。
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有關數據顯示,到2009年第一季度,我國多晶硅生產企業已經超過10家。到2008年年底,我國已形成1萬噸以上的多晶硅生產能力,實現產量達4500噸。預計到2009年年底,我國將可形成3萬噸左右的產能,產量突破1萬噸,到2010年,在建項目總規劃產能將達到10萬噸左右。
然而,去年下半年全球光伏市場突遭金融海嘯侵襲,多晶硅現貨價格從400多美元公斤的高位快速滑落,到近期已跌至50至60美元公斤,市場需求也同時一落千丈。這導致國內多晶硅企業面臨嚴峻挑戰,巨大產能面臨著過剩風險。
道康寧全球光伏業務總監EricPeeters向記者表示,中國這些多晶硅廠要獲得成功,必須做到兩點:一是生產出高品質的多晶硅;二是成本優勢。而要實現成本優勢,很重要的兩個條件就是技術和規模。
在他看來,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預計這些多晶硅廠中有一些會勝出,但肯定不會是所有的廠家都能贏到 最后。
“我國多晶硅行業規模化生產剛剛起步,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與國際老牌有豐富經驗的多晶硅生產企業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有關專家指出,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在整體系統的優化、穩定運行、閉路循環、低能耗、低成本,以及產品質量的控制、檢測和評價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提高。
另一位光伏專家則認為,要解決未來即將出現的產能過剩困境,除了企業自身努力外,還有賴政府政策扶持。其中,最便捷的途徑就是啟動國內光伏市場。一旦這個市場啟動,巨大的多晶硅產能將獲得充分消化。
“目前金融危機對整個產業的影響都非常巨大,但光伏產業長期的前景還是光明的。我們預計,未來對多晶硅的需求還是會大于目前的產能。”EricPeeters對行業未來充滿信心。■
來源:上海證券報
http:m.mangadaku.com/news/2009-5/20095181045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