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光伏電池產量已占全球比重的40%以上,而國內產品有90%以上對歐洲出口,因此歐元兌人民幣匯率的連續跳水,對中國公司影響巨大。據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一位高層近期透露。因歐元貶值,公司第一季度的匯兌損失約2500萬美元,而國內光伏公司可能整體蒸發了上億美元的收入。
目前,拓日新能、常州億晶光電等公司都在采取各種方法如套期保值、對沖及分散化銷售等,來減少損失。
匯兌損失之困
據交大泰陽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元昊透露,從去年圣誕節之后,歐元就大幅貶值,當時歐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是1∶10.2,現在是1∶8.3,5個月時間歐元兌人民幣跌了20%左右,非常劇烈。
朱元昊表示:“現在的情況比2008年還算好,光伏組件的銷量很不錯,歐洲的需求較大,即便企業有存貨,也是看漲的存貨。而2008年年底時銀行都不給光伏電站融資了,組件廠既無法銷售,且不斷貶值的存貨也在增加。”
目前,125毫米直徑的光伏組件在歐售價約1.4歐元/瓦,相比2009年1月高出40%。算上20%的匯率下滑,企業仍有一定的利潤。
但匯兌帶來的損失無疑是巨大的。拓日新能董事會秘書劉強提到,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報告中也披露過,部分財務費用就是匯兌損失的體現,“約200萬~300萬元人民幣。”
據無錫尚德那位高層透露。“阿特斯公司的損失是1800萬美元。常州天合、晶澳、英利等公司的匯兌損失情況還不知道,估計整個行業因歐元貶值而蒸發了上億美元收入。”
招商證券研究員汪劉勝則認為,上億美元損失的預測可能還偏保守,“2009年中國的電池產量約4100兆瓦,無錫尚德是700兆瓦左右,占17%。尚德損失2500萬美元的話,整體匯兌損失量應遠超1億美元。”
朱元昊表示,由于歐元匯率猛降,市場熱度已轉冷,“一個遠期的影響在于,未來歐洲電站的建設數量是否也會因匯率下跌而萎縮。”
他解釋,目前電站投資商要面臨雙重考驗:今年7月1日德國的光伏電站補貼將下滑15%左右;另一方面,歐元對人民幣的匯率如果繼續跳水,中國組件的出口價也會隨之提高,光伏電站建設成本將被直接抬高、收益率也降低,“以前一個電站的收益率可能是10%,現在將減少很多。因投資商建設電站的熱情將被降溫。”
- 1
- 2
- 總2頁
http:m.mangadaku.com/news/2010-7/2010791650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