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自己想多管,又嫌別人管太多。如果說中歐貿易摩擦在世界宏觀經濟下行之前主要發生在貨物貿易領域,那么如今已擴展到服務貿易領域和知識產權、投資領域。
中歐工商峰會上,歐洲商會主席于爾根·圖曼向屬馬的總理送上了一個水晶制作的奔馬,并用德國口音的中文祝愿中歐未來合作“馬到成功”。然而,對于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中國努力了很多年,仍然沒有解決。而其后果之一,便是層出不窮的反傾銷、反補貼官司。
根據歐盟最新發布的“雙反”統計數據,歐盟2012年前7個月共發起9項新的貿易調查(7項反傾銷,2項反補貼),其中針對中國的就有4項。另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至7月,中國總體出口同比增長7.8%,而對歐盟出口卻下降3.6%。今年8月,中國對歐盟出口下降4.9%,出口大幅下滑致使中國和歐盟之間的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9%。
歐盟是中國連續8年的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貿易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晴雨表,歐洲市場變臉折射出怎樣的經濟結構問題?出口放緩對于雙方會各自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市場陡然變臉
9月6日上午11時,歐盟委員會總部突然召開新聞發布會,并謝絕所有影像錄制和新聞源引用。開場前一分鐘,工作人員還攔下了中國一家電視臺女記者架起的攝像機。歐盟在這一天宣布,將啟動對中國出口至歐盟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范圍包括光伏板、光伏電池和其他光伏組件。由于涉案金額超過210億歐元,這項調查成為迄今為止全球單起涉案金額最高的貿易調查。那一天的發布會,世界頂級媒體悉數到場。
歐盟反傾銷法規定,訴訟方年產量高于歐盟行業總量25%,方能啟動反傾銷調查程序。為此,歐洲光伏產業聯盟(EU Prosun)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聯合了分散在成員國的小企業,并對歐盟決策層開始游說。調查將持續15個月,但歐盟預計將在9個月后(2013年6月)作出初裁,屆時可能對中國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
歐盟對中國光伏反傾銷調查、中國對歐盟紅酒雙反調查等等,只是中歐貿易的一個小切面。反傾銷或反補貼,對于中歐貿易關系來說,并非新鮮事物;一旦經濟不景氣,此類貿易摩擦便進入高發期,這幾成鐵律。筆者4月采訪到一位接近歐洲決策層的院外人士,他當時便透露歐盟可能對中國出口的貨物出組合拳。
多家國際經濟組織對今年的宏觀經濟大勢并不看好,如IMF在《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2012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5%,而今年歐元區經濟將萎縮0.3%。自2009年10月歐債危機率先在希臘爆發以來,歐債已到3年關口。由于幾個著火點復燃,歐元區近期再度面臨考驗,如西班牙10月份將有近300億歐元的國債到期。雖然歐盟偶爾出臺一項政策給市場打打雞血,但是經濟增長前景暗淡、債務及赤字居高不下、歐元的機制性缺陷等危機的基本面并未獲根本改善。歐美等主要市場購買力疲軟,危機對外傳導,給中國經濟帶來外部挑戰,其影響已不是蝴蝶振翅能說盡,風力堪比鐵扇公主的芭蕉扇。
美國版的歐洲?
就在歐盟宣布對光伏產品動刀的同一天,其實還有一條爆炸性新聞。歐洲央行公布名為“直接貨幣交易計劃”的新國債購買計劃,宣布“無限制購買”成員國國債,并收回由此帶來的流動性,防止通脹。此前歐洲央行在是否承擔“最后借款人”的問題上一直忸忸怩怩,這一表態傳達出一個強烈信號:由于歐盟領略到了過度虛擬經濟對經濟基本面的凌厲攻勢,認識到資本市場的介入將風險日益商品化,故開始仿效1995年墨西哥危機和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中的政府干預行為。“歐盟總理”、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甚至更進一步,呼吁推動歐洲建立由成員國組成的聯邦制,集權治理,以打造“美國版的歐洲”。這就意味著,成員國需要讓渡更多的主權,需要在目前已經扯皮的《里斯本條約》之外簽訂更多的協議。
歐盟其實已經著手經濟監管體系改革,“巨人之手”一方面更多介入金融市場,呼吁成立“歐洲銀行業聯盟”;另一方面在國際貿易領域伸展,對外統一行動。歐盟負責貿易事務的委員卡雷爾·德古特一直聲稱“中歐貿易存在嚴重不平衡現象,對世界經濟造成損害”,認為歐盟應更多干預,采取強硬立場。中歐貿易摩擦,如果說在世界宏觀經濟下行之前主要發生在貨物貿易領域,那么如今已擴展到服務貿易領域和知識產權、投資領域。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m.mangadaku.com/news/3392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