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12月21日是否是世界末日尚未可知,但是在這一年里,確實有千千萬萬的光伏企業經歷了世界末日的來臨,還存活著的企業一方面等待政府和銀行的救濟,祈禱末日不要來臨;另一方面努力削減成本,以圖自救!
當一個產業在生死線上掙扎的時候,最能看出身處其中的企業有怎樣的智慧和勇氣。在一輪輪的破產、接連而來的反傾銷、反補貼,甚至供應商封門索債,員工堵門罷工……每度過一次危機就是一次新生。每一次危機也必然誕生屬于這個行業的新標簽,而它們都將濃縮成這個行業的熱門詞匯。
2012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到底有哪些值得銘記的詞匯呢, 小編殫精竭慮,將它們搜羅如下,以饗讀者。
NO.1 雙反
美國雙反
對于中國的太陽能光伏從業者來說,2012年最耳熟能詳的字眼莫過于“反”字了。這里的“反”不是造反,但是歐美國家咄咄逼人的態勢,確實有讓中國商務部和光伏企業“反”一把的怨氣。
2011年10月中旬,以solarworld為首的美國7家太陽能電池生產商聯名提出申訴,要求美國商務部及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中國75家相關企業發起“雙反”調查,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美國商務部隨后于11月初宣布,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展開“雙反”調查,這是美國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首次發起“雙反”調查,貿易保護主義延伸至新能源領域。
2012年1月30日,美國商務部在聯邦紀事上發布公告,就對華太陽能電池(板)“雙反”案作出反補貼緊急情況初裁。美國商務部認為,中國太陽能電池制造企業在2011年10月至12月較短期間內,向美國大量出口太陽能電池,其數量和金額與2011年7至2011年9月期間相比,激增了15%以上。
2012年5月,美國商務部初裁對中國太陽能企業的產品征收不低于30%的懲罰性進口關稅,中國多數出口商都受到影響。
北京時間10月11日凌晨5點,美國商務部多作出終裁,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將對從中國進口太陽能板與太陽能電池產品征收34%至47%的關稅。這個終裁結果,要比5月份的時候宣布的初步判決更為嚴厲。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做出這樣一個嚴厲的雙反終裁結果,對本就處在寒冬中的中國光伏產業造成很大的影響。
12月份,美國商務部(DoC)發布命令,自十二月七日起,開始向中國進口太陽能光伏電池征收關稅。預計該關稅將至少為期五年。除此之外,美國商務部在聲明中指出,其已經更正所謂的部際誤差,在尚德投訴后修改對其傾銷幅度的計算,從31.73%下調至29.14%。自此,美國對華光伏產品雙反蓋棺論定。同時,但它遠遠不止于此,因為它給歐盟氣了一個很壞的頭,而且歐盟的舉動表明,確實如此。
歐盟雙反
在嘗到對中國光伏企業施行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帶來的好處之后,德國企業solarworld又在歐盟如法炮制,于7月24日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申訴,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如果歐盟采取與美國相同的措施,那中國光伏企業將會全軍覆沒”,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企業在這一仗中輸不起。”
8月14日下午,國際工會聯合會主席、德國工會聯合會主席邁克爾·佐默爾率國際工會聯合會50余人代表團來到中國保定,此行目的明確——考察中國光伏企業現狀與職工權益。溫家寶總理隨后也與到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展開積極磋商,希望能夠力挽狂瀾,因為德國是歐盟最大的光伏裝機國。
9月6日,歐盟委員會是在反傾銷立案調查申請的45天期限最后一天做出了立案決定: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涉及硅片、電池、晶硅組件。這起涉案金額高達200多億美元的案件,涉及百萬人就業,是中歐雙方迄今為止最大的貿易糾紛,也是全球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歐洲是全球光伏產品的最大應用市場,也是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地區,對于中國光伏產業而言,這就好比剛剛遭到颶風襲擊,又突然遇上龍卷風。中國的光伏企業對此表示強烈不滿,組團進行申訴。
10月24日,美國眾達律師事務所布魯塞爾合伙人律師Renato Antonini昨日證實,歐盟將把“單反”升級為“雙反”,并稱這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消息”。自此,歐盟完全尾隨美國,又對中國光伏企業打出了一記重拳。此后,印度也快速跟進,對華發起挑釁。
小編點評:“雙反”是2012年中國光伏企業的不能承受之重,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打擊之后,中國的光伏企業仍然屹立著。當然,詬病也不少。既然Q-cells都倒閉了,為什么中國大型的光伏企業一家都沒倒。難道中國的光伏企業真的已經強大到可以傲視群雄了嗎?筆者認為不盡然,各地的保護主義使得產業整合遲遲不能打開局面,如此下去,寒夜的冬天還會很長。換句話說,什么時候走出寒冬,完全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希望中國光伏企業有一天真的可以強大。
- 1
- 2
- 3
- 4
- 總4頁
來源: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http:m.mangadaku.com/news/3847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