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知識經濟與經濟全球化的推進,知識產權包括專利、商標和版權等成為國家及企業重要的戰略資源。近10年來,半導體照明市場快速增長,LED知識產權成為國際半導體照明產業競爭的焦點。縱觀全球LED知識產權格局,產業的核心專利仍由日本的日亞化學公司、豐田合成公司、美國科銳公司、飛利浦流明公司及德國的歐司朗公司等5大廠商主導。雖然近些年我國大陸地區LED專利申請數量大幅增長,申請量已經超過美國列世界第2位,但我國在全球LED知識產權格局中的地位并沒有因此得到根本改善。相反,LED知識產權問題正成為制約我國LED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的瓶頸,由知識產權問題引起的同質化競爭正愈演愈烈,產業主導權缺失問題日益嚴重,貿易摩擦風險也在不斷加大。突破國外企業LED專利圍堵,化解LED知識產權導致的產業危機,成為當前我國LED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我國LED發明和上游專利比重小
我國LED專利主要集中于中下游領域,中游封裝、下游應用環節的專利占申請總量的64%。在關系到產業長遠發展的關鍵技術環節,仍缺乏核心專利。
從全球LED專利的演變進程看,我國LED專利的申請進程落后于日本、美國,錯過了第1階段的專利技術前期研發階段和第2個階段的專利技術培育孵化階段,而直接進入了專利技術的產業化應用階段。其所產生的影響是我國LED專利發展的不均衡。從專利類型上看,我國LED專利以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專利為主,發明型專利占比較低,其中國內LED實用型專利占比為59%,外觀設計專利占比為15%,而LED發明專利占比僅為26%。
我國LED專利主要集中于中下游領域,中游封裝、下游應用環節的專利占申請總量的64%。其中LED應用申請量最大,約占專利總量的43%,LED封裝占比約21%,外延及芯片占比分別為18%和17%,襯底占比約1%。外延方面,國內的量子阱以及緩沖層技術專利與國外存在量與質的差距。芯片方面,國內的芯片外形技術、表面粗糙化技術和襯底剝離與鍵合技術專利欠缺。封裝方面,我國專利技術發展迅速,但基座材料專利和熒光材料專利與國外存在差距。特別是在關系到產業長遠發展的關鍵技術環節,我國仍缺乏核心專利,如藍光LED激發熒光粉發白光技術、圖形襯底技術、LED芯片垂直結構技術、倒裝封裝技術以及脈沖寬度調制PMW電源驅動技術等。
LED知識產權成扼殺競爭對手利器
專利糾紛的次數反映了LED企業在知識產權競爭方面的參與程度,全球的LED知識產權格局在專利糾紛訴訟中慢慢形成。國際巨頭頻頻發動專利戰來制衡未來的競爭對手。
國際LED知識產權授權及糾紛日趨頻繁。自LED半導體照明技術實現以來,LED知識產權糾紛日趨頻繁。全球LED技術專利訴訟案件上百起,起訴方以日亞化學、飛利浦、科銳、首爾半導體等大公司為主。從國家和地區來看,日本廠商占36.9%,韓國廠商占13.69%,中國臺灣廠商占18.45%。專利糾紛的次數反映了LED企業在知識產權競爭方面的參與程度,全球的LED知識產權格局在專利糾紛訴訟中慢慢形成。國際LED巨頭之間的專利戰爭一般都以和解、簽訂專利交叉授權告終。歐司朗、科銳、日亞化學、豐田合成和飛利浦等全球5大LED公司分別達成LED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形成了嚴密的專利交叉網。
LED知識產權糾紛遍布產業鏈各個環節。企業的LED知識產權布局不是獨立的點狀分布,而是相互關聯的網狀分布,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的專利群覆蓋產業鏈多個環節。LED知識產權糾紛不只集中在知識產權競爭最激烈的LED外延與芯片的上游環節,隨著LED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近年來產業鏈下游LED應用專利的知識產權糾紛逐漸增多。以日亞公司的專利糾紛為例,日亞擁有藍寶石襯底外延生長、藍光LED、白光LED、熒光粉等領域的多項基礎專利。早期日亞的專利訴訟集中在LED外延芯片上游領域,隨后產業鏈上游專利技術格局日趨清晰,近些年日亞公司的專利訴訟開始集中在中下游領域,涉及移動終端設備的液晶屏LED背光源等LED應用產品。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m.mangadaku.com/news/4286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