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項補貼政策落地、上游產品成本大幅下降,中國光伏行業已由過去的產品制造走向裝機階段。在分布式發電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地面電站憑借模式相對成熟、現金流穩定等優勢,成為光伏產業鏈中最受益的環節,引得各路資本為之折腰。
截至2013年底,全國22個主要省市區已累計并網741個大型光伏發電項目,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在2014年7月,上市公司公布的在建或擬建光伏電站項目至少10個,規模達1.1GW。
不過,資本青睞光伏電站的同時,不得不面對“資源稀缺”的現狀。據記者了解,由于國家能源局規劃2014年地面電站新增裝機量僅為6GW,目前各地路條發放趨緊,上半年裝機情況并沒有達到預期。
上市公司扎堆投資光伏電站
7月30日,樂山電力發布消息稱,將 與 國 際 光 伏 巨 鱷SunPowerCorporation、中環股份,以及有政府背景的兩大投資方四川發展 (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天津津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擬在四川省開發建設裝機容量為3GW的高效光伏中心項目,其長期目標是開發建設超過約10GW的裝機容量。
而就在半月前,中利科技也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寧夏中利騰暉收到寧夏發改委出具的相關光伏發電項目登記備案通知,該項目位于石嘴山,規模為100MW;7月18日,隆基股份公告顯示,旗下全資子公司同心隆基收到寧夏發改委通知,同心隆基30MW光伏電站項目符合登記備案條件,予以登記備案。
不斷向下游延伸產業鏈、大手筆投資光伏地面電站的還有愛康科技。繼6月底剛宣布計劃斥資不超過8.5億元建設甘肅金川光伏電站后,愛康科技近來又出資1000萬元收購新疆一家光伏企業。
除了民營資本,國有資本亦鐘情于光伏電站。今年3月,航天機電發布公告稱,擬對旗下兩個電站項目增資2.72億元。這已是近一年來,航天機電第10次公告宣布投資及增資光伏電站項目,涉及總金額超過20億元。
投資界認為,光伏產業由制造邁入裝機環節,下游地面電站需求已進入增長階段。光伏電站需求爆發的背后,是政策引導與成本下降兩大推手。
據記者統計,自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國內新增光伏行業政策至少17條。通過明確標桿電價補貼20年、補貼資金按季撥付按月結算、增值稅即征即退50%等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光伏電站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大大減弱,也刺激了更多資金進入光伏電站領域。2013年,全國新增并網光伏發電達11.3GW,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終端市場。
除了政策拉動以外,制造環節成本的不斷下降,亦為國內光伏發電市場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據瑞銀證券統計,多晶硅價格從2008年的400多美元/公斤一度下滑至20美元/公斤以下,未來數月還將保持該價格水平;組件價格則從4美元/瓦下滑至目前的0.6美元/瓦左右。
“在多晶硅、組件等成本降下來之后,國家開始給上網電價補貼!眹鹱C券新能源電力設備高級分析師姚遙告訴記者,“成本已經降到一個能補得起的程度。”
瑞銀證券的一份研報亦指出,整個光伏產業鏈成本不斷下降,至少帶來兩方面利好:其一,在政策驅動市場的情況下,所需要的補貼額度在減少;其二,隨著成本繼續下降,光伏發電度電成本有望逐步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甚至最終實現與傳統能源的發電側平價上網,從而使得具備經濟性的光伏發電脫離政策補貼影響,轉向市場化驅動。
地面電站裝機量不如預期
眼下,電站建設環節盈利水平吸引力及確定性增強,加上2014年標桿電價下調帶來的搶裝因素,國內光伏地面電站市場迅速爆發,處于產業鏈上中游的企業開始扎堆投資下游電站。如愛康科技、中利科技等上市公司,均成為堅定向下游延伸的民企代表。
“由于過去幾年的低谷,中上游環節相對產能較多,為了穩固產品在下游的需求,一些上中游環節的企業開始做電站!盢PD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向記者指出,“此外,這幾年價格下跌厲害,上中游利潤不高,往下游延伸也是為了尋求更多利潤!
實際上,去年光伏產業政策加碼的初衷就是希望“開啟下游市場從而解決中上游產能過!,當時有分析指出,只要同時落實并網、補貼、信貸、監管等政策,也可規避下游電站過剩。
“從前兩年看,光伏企業加碼下游確實是為了消化自己的庫存!眹鹱C券新能源電力設備高級分析師姚遙也持相同看法。一名長期從事多晶硅制造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一年來國內光伏電站的建設潮,明顯帶動了上游多晶硅市場。
“現在電站補貼政策也明確了20年支持,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光伏地面電站是一門能夠穩定賺錢的生意,不管是開發還是持有運營,企業樂得去做!币b解釋。
廉銳亦表示,相比之下,只要政策穩定,投資一個光伏電站能獲得20年~25年的長期穩定收益。“光伏電站是長期優良資產,只要資金沒有問題,發電就有穩定現金流,利潤很快就會有所體現!
根據能源局規劃,2014年全國光伏新增裝機總量為14GW,其中地面電站6GW,分布式發電8GW。但這個規劃似乎遠遠無法滿足各路資本對光伏電站的胃口。
“有統計顯示,按照各大光伏電站運營商的規劃,2014年需求量 (包括分布式和地面電站)達30GW,對應投資規模在2700億元左右!币晃婚L期關注光伏行業的資深投資人士告訴記者。
另據多位業內人士透露,激烈的競爭亦導致今年光伏電站裝機量并不如預期。
“1~7月裝機量在3GW左右,以地面電站為主。”姚遙告訴記者,“由于全國2014年地面電站僅有6GW的新增裝機量,各地都呈現一種‘僧多粥少’的局面,競爭激烈讓各地不知如何核準,因而出現路條發放延遲等情況!
“總量只有6GW,每個省又給了一個備案規模的指導,原則上不能超過這個量!绷J告訴記者!坝捎凇偙P子’不大,各地政府也沒怎么下單,上半年完成的量也都是去年拿到核準項目!
據記者了解,項目開發方通常利用上半年完成跑路條、規劃、環評等一系列前期工作,電站建設潮往往于第三季度啟動,只需三個月即可完成修建。“6、7月以來,新的核準已開始發放。7月后,西部電站招標量就會上來,建設也普遍啟動。”姚遙表示。
單一模式存隱患
由于商業模式成熟,光伏地面電站被看做是目前產業鏈中最受益的環節,但也有觀點認為,單一的建設模式也為光伏電站的盈利能力埋下了隱患。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光伏電站開發、建設領域主要有BT/EPC等模式。BT模式主要指公司自己作為電站項目的開發商,進行項目前期開發、路條獲取以及項目融資,然后通過EPC建設方 (可以自己做EPC或找第三方EPC)進行項目的設計及施工建設,建設完成后開發商負責電站并網和申請國家補貼,最終將電站產品出售給運營方。航天機電、中利科技等上市公司就是以前期項目開發為主。
EPC模式即工程總包,總承包商與電站項目開發商簽訂工程總包合同,負責電站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服務等工作,不包括項目的前期開發和后期并網及銷售,因此利潤率也低于BT模式。
“這樣(即EPC)也有好處,既不用擔心前期墊資,對融資沒有那么高的要求,也不需要操心電站后期的轉讓渠道。”一位長期關注光伏電站的投資人士告訴記者。據了解,EPC環節比較領先的公司包括特變電工等。
“目前國內光伏電站開發的商業模式幾乎沒有差異!币b解釋道,“從產業鏈來看,主要是上述三種參與形式。對企業而言,具體采用哪一種形式,需要看其自身有哪些方面的資源優勢。”
由于商業模式無太大差異且可復制性,有人擔憂,“未來如果光伏電站開發商迅速增加導致競爭加劇,行業利潤率可能下滑!
“但只要建設成本和補貼一定,利潤率也會保持不會下滑!鄙鲜鐾顿Y人士認為。
眼下,國內光伏電站仍屬于相對較新的行業,由于光伏電站的收益要在其整個生命周期(20~25年)中通過電費逐步實現,如果光伏電站質量問題造成發電量低于預期 (如組件衰減過快)或運維成本高于預期,可能會對電站收益產生較大的影響。
“電站開發表面上看很簡單,但要做好高質量電站,需要專業技術支撐。未來大家會越來越看重發電質量,行業走向集中也是必然!蹦郴鹦履茉捶治鰩煾嬖V記者。
與此同時,國內光伏電站運維市場還不成熟,尚未出現專業的運維企業!澳壳埃嗍且恍┢髽I在做了很多電站以后,內部成立一個團隊來運維電站。一些簡單的業務也有可能外包,比如清洗!绷J表示,“但總的來說,國內運維電站市場還未被開發。”<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http:m.mangadaku.com/news/5165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