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光伏產業寒冬的來臨,尚德電力也沒能躲過全球范圍內光伏行業動蕩不安的浩劫。但是,該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施正榮堅信,光伏業不斷加強的整合有利于大型企業。
施正榮是一名接受過國外教育的太陽能光伏專家。1992年,施獲得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電氣工程學博士,并取得澳大利亞國籍。1995年到2001年間,擔任PacificSolarPty.Ltd.研究室主任和執行董事。

受困于歐洲市場不斷下調的光伏補貼和光伏電池板及其組成部分產能過剩,全球光伏行業陷入困境。近期,最引入注目的無疑德國政府打算每月削減上網電價補貼的傳聞。美國貿易機構也在調查關于包括尚德電力在內的中國光伏制造商在美國市場傾銷光伏電池板的指控。
施正榮博士說,他曾預測光伏行業將出現整合,這將有利于像尚德電力這樣的大型企業。但是,該公司并沒有因此避開沖擊光伏行業的各種力量。受匯率變動影響,尚德電力2011年第三季度虧損1.16億美元,而上年同期還是盈利3330萬美元。該公司預計2011年全年營收介于30億美元-31億美元之前。
以下是華爾街日報在達沃斯論壇期間對施正榮做的專訪:
您在澳大利亞取得博士學位,并獲得該國國籍,這種經歷對您的管理理念有什么影響?
施正榮:我在悉尼生活了14年。初到那時,才23歲,還非常年輕,修博士學位時,師從馬丁·格林教授。說實話,在那之前我從沒想過自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
經過2年半的學習,我獲得了新南威爾士州大學的博士學位,此后又在實驗室工作了2、3年。利用我和教授的專利,我們成功獲得5000萬美元的融資,開了一家名為PacificSolar的公司,我被任命為研究副主管。事實上,那是轉變我職業生涯非常重要的一步。之前,我的專業背景和研究專長是激光物理學,通過這次我的專長真正轉到了太陽能光伏。 {$page$}
可不可以這樣理解,您涉足太陽能光伏是一種巧合?
施正榮:對我來說,認識馬丁·格林教授是一種巧合。一天下午5點我敲響了他家的門,看看有沒有工作可做。我和他說“我不想做全職工,只想做類似兼職研究助理之類的。”他說“好,進來吧。”我們開始聊起來,他知道了我的背景,擁有碩士學位。基于其他中國學生的證明,他猜我的水平至少也是中等偏上。就這樣,我進了太陽能行業的大門。
中國企業家和澳大利亞公民這樣的雙重角色在您的成功過程中至關重要嗎?
施正榮:我認為這對尚德電力非常重要。如果你細看我們的文化和DNA,你會發現很多東西都和我在澳大利亞的經歷有關。我了解很多西方文化,包括他們的思維方式、做事方式。當然,我也保留了中國文化中的精髓;如果你看看我們公司的管理方式,你會發現其實我們具有一直非常國際化的管理團隊。對我們的地區銷售和運營來說,我們很倚重當地文化、當地人和當地語言來代表尚德電力。正如我們大家所知,澳大利亞在晶硅光伏電池方面具有領先的技術,這無疑讓我們在研發和創新方面居于領先地位。
最近,您說到太陽能行業將面臨整合。您怎么看待這種行業洗牌?
施正榮:如果研究一下中國的光伏行業,會發現竟然有1000多家企業。但是,現在至少50%的企業不是停產就是部分停產,不管他們是永久性停業還是出現并購,這都要視情況而定。中國企業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所以要看這種情況持續多長時間。市場整合已經發生了。看看2011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數據,你會發現全球前6大光伏制造商占據的市場份額大約為55%-60%,但是在2010年這一數值僅為25%。因為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品牌、研發、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服務等,行業整合已經開始了。
您會出擊收購一些處于困境的競爭對手嗎?有考慮過嗎?
施正榮:還沒有。但是,我們不會放過任何符合我們戰略的機會。一切皆有可能。
最近德國削減了上網電價補貼,看起來現在留給太陽能的補貼越來越少了,這種情況意味著什么?
施正榮:我認為這很正常,也應該是這樣。如果研究一下德國政府2004年開始實施的《德國可再生能源法》,這部法律只是在幫助這個行業形成一個市場。一旦這個市場形成了,行業將會變革,降低成本。過去幾年光伏發電成本已經下降了很多。這部法律制定的時候就規定了每年削減上網電價補貼,大約為10%;過去兩年除了正常的年度削減外,又額外削減了15%。上網電價補貼的加速削減主要是因為光伏電池板成本的加速下跌。
去年,一些美國光伏電池板制造商要求政府對包括尚德電力在內的中國競爭對手進行反傾銷調查。您認為這種情況會向哪個方向發展?
施正榮:遺憾的是,出現了雙輸的局面,沒有勝利者。在這場游戲中,美國政府、美國消費者以及光伏行業都是輸家。我們相信這種指責是站不住腳的。
如果征收關稅或發生貿易戰,那將是行業的大倒退。因為一旦征稅,那些因為價格下降而能夠開建的很多項目將不再現實,因為沒有任何經濟性可言。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美國將丟掉很多工作。我想目前美國光伏行業的就業人數大約有15萬人。全球太陽能行業就業人數約在80萬人,其中歐洲30萬。工廠每創造10個就業崗位,在下游企業、安裝領域、融資、項目開發和分銷領域就會創造15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