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天文
一、2007-2009年臺灣地區UPS市場規模與增長
2009年是臺灣地區經濟發展近五年最為困難的一年,臺灣地區政府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實施并不斷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在第四季度開始經濟回暖。UPS產品的銷售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根據ICTresearch和臺灣地區調研伙伴的聯合研究調查顯示,2009年UPS銷售額達到3.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率下降較大,降幅達到9.5個百分點。
表1 2007-2009年臺灣地區UPS市場銷售額情況
圖1 2007-2009年臺灣地區UPS市場銷售額情況
2009年臺灣地區UPS市場前三個季度增長出現了較大倒退現象,主要原因為:
·上半年臺灣地區國內經濟受到出口、資金等多重打擊,出現了停滯乃至下滑,造成了制造業的庫存積壓和銷量下降;
·年中超過6級的強震超過3次,也造成了部分廠房和企業的生產停滯和銷量下滑;
·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臺灣地區大批中小企業開始倒閉或者停業,也造成了UPS產品的采購下降。
第四季度開始,由于世界范圍的經濟整體開始啟動,臺灣地區的經濟受出口的整體向好影響,開始正增長:
·上半年的很多集采受資金等影響都推遲到了下半年進行;
·出口等重要指標也開始逐步回升,企業逐步恢復了信心,開始采購IT類產品;
二、臺灣地區UPS市場趨勢分析
1、產品:中小功率占據主導地位
臺灣地區UPS市場起動于70年代,此時,以飛瑞為代表的一批UPS廠商陸續在市場上確立了領導的地位,由于臺灣的市場狹小,這些廠商開始給國際上的大廠進行OEM和ODM。飛瑞在短短幾年內便確立了中小功率UPS市場首屈一指的地位。之后臺達電開始進入UPS領域,主要開拓中大機型UPS,并在通訊領域成績顯著。科風的銷售規模也不小,但是幾年來開始關注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淡化了傳統電源的重要性地位。
20世紀90年代初、中期,UPS市場的格局相對穩定,中大功率市場上,臺達電等成為主要的型號產品;而在中小功率市場上,仍是飛瑞一枝獨秀,眾品牌無出其右。2000年后,隨著臺灣經濟的發展減速,一些傳統電源企業開始倒閉,同時因為沒有上規模的數據中心和產品線,UPS的功率段主要集中在中小功率段上,主流廠家給國際大廠進行OEM的產品也是以中小功率為主。
2、市場:集中度偏高,市場發展不大
市場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對整個行業的市場結構集中程度的測量指標,它用來衡量企業的數目和相對規模的差異,是市場勢力的重要量化指標。市場集中度是決定市場結構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體現了市場的競爭和壟斷程度,經常使用的集中度計量指標有:行業集中率(CRn)、赫爾芬達爾—赫希曼指數(縮寫:HHI)、洛侖茲曲線、基尼系數、逆指數和熵指數等,其中集中率(CRn)與赫希曼指數(HHI)兩個指標被經常運用在反壟斷經濟分析之中。
- 1
- 2
- 總2頁
來源:ICTresearch
http:m.mangadaku.com/news/2010-8/2010821422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