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低碳生活”和“低碳經濟”已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今年“兩會”也刮起了一股“低碳風”。在本次“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提交的與“低碳”有關的議案提案就占總量的10%左右,其關注度之高可見一斑。溫家寶總理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大力開發低碳技術,推廣高效節能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智能電網建設。” 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低碳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動力和引擎。而智能電網、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等,也隨之成為人們炙手可熱的話題。
新能源相關政策將密集出臺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是未來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產業規模增長迅速。太陽能方面,2009年國內光伏電池產量預計達到3.5GW,居世界首位。風電方面,2009年新增裝機容量908萬千瓦,累計實現裝機2129萬千瓦,有望超越西班牙成為全球第三。
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
全國人大代表儲亞平認為,新能源開發有可能成為未來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成為最具創造就業和財富能力的新經濟支柱。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近日表示,今年財政部將加大資金投入,支持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新能源開發的力度。2010年中央預算安排的節能減排專項資金達到500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安排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109億元,比上年增加30億元。加上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100億元,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發展專項合計安排709億元。
但是,新興能源產業迅猛發展背后存在隱憂,全國政協委員黃震提醒地方政府應反思新能源產業發展是否存在支持過熱問題。
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省份都在紛紛提出建設新能源產業基地,近百個城市把太陽能、風能作為城市的支柱產業,每一個規劃都是3年至5年內達到成百上千億的規模,這也直接造成產業過熱。我國風機整機制造企業大大小小已超過80家,超過全球其他地區整機制造商的數量總和。而風電設備零部件制造企業也達上百家,僅葉片生產廠就有50多家,供過于求。
對于這些現象,黃震委員認為,新能源技術更新快、路線多,發展規模及所處階段參差不齊,需要進行科學規劃,對新能源從資源、成本、市場、環境和所處發展階段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同時,政府應加大科技投入,促進新能源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建設自主研發能力和創新體系,增強我國新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使我國新能源產業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兩會”的召開,催生了新能源相關產業發展規劃的預期出臺,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等。
- 1
- 2
- 3
- 總3頁
http:m.mangadaku.com/news/2010-5/201054115421.html

